处暑吃什么 处暑节气必吃的8种食物
衣食住行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存在。那么在处暑这一个节气到来的时候,我们吃什么样的一些传统的食物,针对我们的身体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存在呢?每一个节气到来的时候,肯定有它的一种传统食物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。
【处暑吃什么传统食物】
1、处暑节气在饮水方面一定要多喝水,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,假如不想喝水,多饮用茶饮品、豆类饮品,补充水分。
2、饮食类,应该选择多食酸性食物,减少辛辣油腻的东西,减轻胃的负担。
3、秋季应该要养肺、养肾、养肝,所以要多多食用补肾益肝润肺的食物。
4、处暑后,正式步入秋季,天气转凉并且变得干燥,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,人的心情也会变得不稳定,各种烦躁,所以应该多食用一些清淡的下火安神的食物,对身体好,油腻辛辣过酸过碱的都应该杜绝,不然会对身体造成损伤。
在我国的某些地区比如南京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“处暑”时节吃鸭子。鸭子,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,据悉,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,肥瘦适宜。
假如没有空,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;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“萝卜老鸭煲”或做“红烧鸭块”送给邻居,这就是俗语中说的,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。
“处暑”到了,“避暑”也就结束了。老福州“处暑”之后不再喝凉茶,而多吃些“补气”、“补血”的东西,老福州习惯吃龙眼,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。
处暑过后要步入秋天,中医上有“补秋”的说法,所以少喝凉茶、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。
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。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,做法很简单,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,煮汤,加点糖,味道清甜,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,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。糯米有养阴的功效,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。
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。每当处暑期间,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,先去药店配制药方,然后在家煎茶备饮,意谓入秋要吃点“苦”,在清热、去火、消食、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,也是处暑养生的食物之一。
在我国的上个世纪的时候,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,故有“处暑酸梅汤,火气全退光”的谚语。制作酸梅汤很简单,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,再加冰糖。煮好放凉后,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,使其温度降低。喝起来酸中带甜,甜中微咸,口感甚佳。
处暑吃梨子能利尿通便、缓解秋燥。
在秋季气候干燥时,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、口鼻干燥,有时干咳少痰,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,有益健康。梨肉脆多汁,酸甜可口,营养价值较高,通常人都可食用,肝炎、肝硬化、肾功能不佳者尤其合适。
苹果富含维C、维E、多酚和黄酮类物质,它们都是天然抗氧化剂,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有效。
苹果的含钙量比通常水果丰富得多,可帮助代谢掉多余盐分,有助减肥。
葡萄同样是很好的时令水果,有益气补血、补脑安神、除烦明目的功效,合适燥热、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。人体在经历了炎热潮湿的夏季后,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,而且内热重、身体困乏,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,适当多吃一些,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,消除内热,可以很好的出去秋燥。
【处暑吃什么】
处暑节气吃食粥、银耳、秋梨等润燥食物及含钾的食品。
进入初秋,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,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,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。
但是,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,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,影响胃肠功能。
处暑后昼夜温差大,降水少,空气湿度低,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、咽干唇焦的燥症。所以不妨多食粥、银耳、秋梨等润燥食物。
秋天是丰收的季节,这个时候蔬果丰盛,新鲜的蔬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,可以让人体内疲劳产生的代谢物尽快排除。
除了梨,这时的苹果、西红柿、桔子、甘蔗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另外还要多吃含钾的食品,如干果、豆类、海产品等,帮助维持细胞水分,增强其活性。